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(例:UC浏览器、QQ浏览器)
小说手机版网址 www.xiaoshuodown.com

长虫草帽细高挑

近来买了本新出的《哈克贝利芬历险记》。

这本书我小时候很爱看,现在这本是新译的——众所周知,新译的书总是没有老版本好。

不过新版本也不是全无长处,篇首多了一篇吐温瞎编的兵工署长通告,而老版本把它删了。

通告里说:如有人胆敢在本书里寻找什么结构、道德寓意等等,一律逮捕、流放,乃至枪毙。

马克?吐温胆子不小,要是现在国内哪位作家胆敢仿此通告一番:如有人敢在我的书里寻找文化源流或可供解构的东西,一律把他逮捕、流放、枪毙,我看他会第一个被枪毙。

现在各种哲学,甚至是文化人类学的观点,都浩浩荡荡杀入了文学的领域。

作家都成了文化批评的对象,或者说,成了老太太的尿盆——挨呲儿的货。

连他们自己都从哲学或人类学上给自己找写作的依据,看起来着实可怜,这就叫人想起了电影《霸王别姬》里张丰毅演的角色,屁股上挨了板子,还要说:打得好,师傅保重。

哲学家说,存在的就是合理的。

一种情形既然出现了,就必然有它的原因;再说,批评也是为了作家好。

但我现在靠写作为生,见了这种情形,总觉得憋气。

我家乡有句歇后语:长虫戴草帽,混充细高挑——老家人以为细高挑是种极美丽的身材,连长虫也来冒充。

文化批评就是揭去作家头上的草帽,使他们暴露出爬行动物的本色。

所谓文学是不存在的,存在的只有文化——这是一种特殊的混沌,大家带着各种丑恶的心态生活在其中。

这些心态总要流露出来,这种流露就是写作——假如这种指责是成立的,作家们就一点正经的都没有,是帮混混。

我不敢说自己是作家,也不认识几个作家,没理由为作家叫屈。

说实在的,按学历我该站在批评的一方,而不是站在受批评的一方。

但若说文学事业的根基——写作,是这样一种东西,我还是不能同意。

过去我是学理科的。

按照C?P?格林的观点,正如文学是文学家的文化,科学也是科学家的文化。

对科学的文化批评尚未兴起,而且我不认为它有可能兴起。

但这不是说没人想要批评科学。

人文学者,尤其是哲学家,总想拿数学、物理说事,给它们若干指导。

说归说,数学家、物理学家总是不理,说得实在外行时,就拿它当个笑话讲。

我当研究生时,有位著名的女人类学家对统计学提出了批评,说没必要搞得这么复杂、高深。

很显然,这位女士想要“解构”

数学的这一分支。

上课之前老师把这批评给大家念了念,师生一起捧腹大笑,其乐也融融——但文学家很少有这种欢笑的机会。

数学家笑,是因为假如一个人不演算,也不做公式推导,哪怕你后现代哲学懂得再多,也没有理由对数学说三道四;但这句话文学家就不敢说。

同样是文化,怎么会有这种不同的境遇呢?这原因大家恐怕都想到了:文学好像人人都懂,而数学,则远不是人人都懂得。

罗素先生说得好:人人理应平等,实际上却远不是这样——特别是人与人有知识的差别。

这一点在大学里看得最明白:搞科学哲学的教授,尽管名声很大,实际上见了学物理的研究生都要巴结,而物理学家见了数学家,气焰也要减几分,因为就连爱因斯坦都有求职业数学家帮忙的时候。

说起一门学问,我会你不会,咱俩就没法平等。

看起来,作家们必须从反面理解这种差别:他要巴结的不仅是文艺批评家、文艺理论家,还有哲学家、人类学家、社会学家,甚至要包括每一个文科毕业的学生——只要该学生不是个作家,因为不管谁说出句话来,你听不懂,就只好撅屁股挨打,打你的人火气还特大,我总觉得这事有点不对头。

假如挨两下能换来学问,也算挨得值,但就怕碰上蒙事、打几下便宜手的人。

我知道一句话,估计除了德宏州的景颇人谁也听不懂:呜!


相邻小说
黑鹰坠落  猫武士  我的精神家园  越王勾践  朋友  谁说小书童拔不出君子剑的  特种兵  邻家少妇  爱你就像爱生命  陶庵梦忆  徐志摩全集  沉默的大多数  我的旅行方式  崭新的理所当然  恶魔导演的战争  镜花缘  机灵小仙闯王府  补天裂  陌上花开缓缓归 安意如 TXT  透明的胡萝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