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(例:UC浏览器、QQ浏览器)
小说手机版网址 www.xiaoshuodown.com

盖茨的紧身衣

比尔?盖茨在《未来之路》一书里写道: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,工程师已有能力营造真实的感觉。

他们可以给人戴上显示彩色图像的眼镜,再给你戴上立体声耳机,你的所见所闻都由计算机来控制。

只要软硬件都过硬,人分不出电子音像和真声真像的区别。

可能现在的软硬件还称不上过硬,尚做不到这一点,但过去二十年里,技术的进步是惊人的,所以对这一天的到来,一定要有心理准备。

光看到和听到还不算身历其境,还要模拟身体的感觉。

盖茨先生想出一种东西,叫做VR紧身衣,这是一种机电设备,像一件衣服,内表面上有很多伸缩的触头,用电脑来控制,这样就可以模仿人的触觉。

照他的说法,只要有二十五到三十万个触点,就可以完全模拟人全身的触感——从电脑技术的角度来说,控制这些触头简直是小儿科。

有了这身衣服,一切都大不一样。

比方说,电脑向你输出一阵风,你不但可以看到风吹杨柳,听到风过树梢,还可以感到风从脸上流过——假如电脑输出的是美人,那就不仅是她的音容笑貌,还有她的发丝从你面颊上滑过——这是友好的美人,假如不友好,来的就是大耳刮子——VR紧身衣的概念就是如此。

作为学食品科技的人,我觉得还该有个面罩连着一些香水瓶,由电脑控制的阀门决定你该闻到什么气味,但假若你患有鼻炎,就会觉得面罩没有必要。

总而言之,VR紧身衣的概念就是如此。

估计要不了二十年,科学就能把它造出来,而且让它很便宜,像今天的电子游戏机一样,在街上出售;穿上它就能前往另一个世界,假如软件丰富,想上哪儿就能上哪儿,想遇上谁就能遇上谁,想干啥就能干啥,而且不花什么代价——顶多出点软件钱。

到了那一天,不知人们还有没有心思阅读文本,甚至识不识字都不一定。

我靠写作为生,现在该作出何种决定呢?

大概是在六七十年代吧,法国有些小说家就这样提出问题:在电影时代,小说应该怎么写?该看到的电影都演出来了,该听到的广播也播出来了。

托尔斯泰在《战争与和平》里花几十页写出的东西,用宽银幕电影几个镜头就能解决。

还照经典作家的写法,没有人爱看,顶多给电影提供脚本——如我们所知,这叫生产初级产品,在现代社会里地位很低。

在那时,电影电视就像比尔?盖茨的紧身衣,对艺术家来说,是天大的灾难。

有人提出,小说应该向诗歌的方向发展。

还有人说,小说该着重去写人内心的感受。

这样就有了法国的新小说。

还有人除了写小说,还去搞搞电影,比如已故的玛格丽特?杜拉斯。

我对这些作品很感兴趣,但凭良心说,除杜拉斯的《情人》之外,近十几年来没读到过什么令人满意的小说。

有人也许会提出最近风靡一时的《廊桥遗梦》,但我以为,那不过是一部文字化的电影。

假如把它编成软件,钻到比尔?盖茨的紧身衣里去享受,会更过瘾一些。

相比之下,我宁愿要一本五迷三道的法国新小说,也不要一部《廊桥遗梦》,这是因为,从小说自身的前途来看,写出这种东西解决不了问题。

真正的小说家不会喜欢把小说写得像电影。

我记得米兰?昆德拉说过,小说和音乐是同质的东西。

我讨厌这个说法,因为好像这世界上没有了音乐,就说不出小说该像什么了;但也不能不承认,这种说法有些道理。

小说该写人内在的感觉,这是没有疑问的。

但仅此还不够,还要使这些感觉组成韵律。

音乐有种连贯的、使人神往的东西,小说也该有。

既然难以言状,就叫它韵律好了。

本文的目的是要纪念已故的杜拉斯,谈谈她的小说《情人》,谁知扯得这样远——现在可以进入主题。

我喜欢过不少小说,比方说,乔治?奥威尔的《1984》,还有些别的书。

但这些小说对我的意义都不能和《情人》相比。


相邻小说
崭新的理所当然  机灵小仙闯王府  越王勾践  恶魔导演的战争  徐志摩全集  陌上花开缓缓归 安意如 TXT  沉默的大多数  爱你就像爱生命  朋友  猫武士  特种兵  补天裂  透明的胡萝卜  我的旅行方式  黑鹰坠落  我的精神家园  陶庵梦忆  邻家少妇  谁说小书童拔不出君子剑的  镜花缘